香港過去的成功反而成了未來發展和創新的絆腳石

Emil Chan 陳家豪
5 min readSep 27, 2020

月中接受了HK01周報特約撰稿人羅乃智有關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的訪問。以下是第一篇在HK01網站發表的節錄文章。全文可試閱周報電子刊 ebook.hk01.com 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香港發展如此,那麼放眼國際,有哪些地方值得參考?美國作為傳統的金融和科技大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仍然領先,無論是傳統國際金融中心紐約,還是近年在西部冒升的三藩市,都高踞全球金融科技排名前三。然而,另一個跟香港關係密切的傳統金融中心倫敦的發展也頗為人稱道,值得借鏡。

「紐倫港」不再 香港要保住金融科技地位還缺失什麼?

倫敦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仍執牛耳,不少人認為監理沙盒是其成功的關鍵。圖為英國倫敦南岸。(美聯社)

早在脫歐之前,當時擔任財政大臣的歐思邦(George Osborne)就為英國政府設立目標,在2015發布題為《The FinTech Futures: The UK as a World Leader in Financial Technologies》的報告,希望使倫敦成為「全球金融科技首都」(The Global Centre for FinTech)。自此之後,政府、監管機構、私營企業互相協調,朝目標進發。如今,作為歷史悠久的全球金融中心,倫敦在新興的金融科技方面仍執全球牛耳。根據《英國金融科技:國家報告》(UK FinTech: State of the Nation),在脫歐公投結束後的兩年,英國金融科技公司成功吸引而來的投資額遠勝於歐盟各國,畢馬威國際(KPMG)在2019年7月底發布數據,英國金融科技行業在2019年上半年的投資活動總額達39億美元,佔歐洲地區金融科技相關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總額68%,成績驕人。

此外,同一份報告指出,英國金融科技採納率為42%,高於全球33%的平均水平,截至2019年,在英國設立的金融科技公司約為2,000多間,預計至2030年會有雙倍增長;金融科技從業員達76,500人,其中接近一半人才來自海外,預計至2030年會成長到105,500人;單是金融保險公司,英國就有多達89,000家,首都倫敦的金融專業服務公司約有64,000家,為世界密度最高,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內,英國金融科技產業合作夥伴將增加82%。

不同國家及城市爭相學習及模仿英國,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亦在2016年推出監理沙盒。(路透社)

監理沙盒促創新 英國成楷模

在英國眾多嘗試及突破中,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由金融行為監理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簡稱FCA)在2015年3月率先推出的「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按照FCA的定義,監理沙盒是一個「安全空間」,在這個空間內,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而不用在相關活動碰到問題時立即受到監管規則約束。換言之,監管者在保護消費者/投資者權益、嚴防風險外溢的前提下,通過主動合理地放寬監管規定,減少金融科技創新的規則障礙,鼓勵更多的創新方案積極主動地由想法變成現實,在此過程中,能夠實現金融科技創新與有效管控風險的雙贏局面。

(香港01製圖)

不少人認為,監理沙盒是英國金融科技得以成功發展的關鍵。至今已培育出15間金融科技獨角獸,如Revolut、Monzo、TransferWise、OakNorth及Funding Circle等,在網上虛擬銀行方面的成績更是獨樹一幟,創造的工作崗位數以萬計。其後,不同國家及城市爭相學習及模仿,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MAS)亦在2016年推出監理沙盒,台灣在2018年實施「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各地都銳意在創新與監管之間取得平衡。如今,英國已經成為全球最成熟的金融監理環境之一。

談及香港在金融科技發展的有利條件,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及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特約教授陳家豪認為,維持超級聯繫人角色非常重要,原因是東西雙方欠缺互信,他以驛站為喻:「香港就像絲路中河西走廊的驛站一樣,只要能提供商旅所需,根本不需要發展其他如工業農業等配套也能發展蓬勃,但這也是缺失 — 正是因為能夠躺着賺錢,當商旅找到海上絲路或當天災人禍出現時,就很難找到動力更新基礎建設,以再次吸引商旅回來這驛站。」

不過,在陳家豪眼中,香港過去的成功反而成了未來發展和創新的絆腳石…

--

--

Emil Chan 陳家豪

以「還俗IT人」自居。香港金融科技革命「吹哨人」。主要工作除了擔任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顧問外,也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等知名商學院之特約教授及客席講師,積極透過教育推動本地及大灣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 放下幾十年編寫電腦程式的鍵盤後近年重新以此寫作。以「但憑愚公志,復我獅山茂」為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