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的國家就有信用評分(Credit Scoring)系統

Emil Chan 陳家豪
3 min readDec 18, 2017
攝於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

讀完unwire這篇文章對中國設立社會信用系統後,不得不馬上寫一篇以正視聽。

社會信用系統並不是文中說的那樣用來監控市民生活。同樣的系統在歐美國家早就存在。大家google 一下 “credit scoring” 就可以知道其發展歷史及怎樣由獨立銀行開始,其後變成一個體制再由創新者引人大數據分析發展至今。香港信用體制一直保守和落後,銀行一直不願意交換客戶的正面貸款資料,社會對個人私隱保護又持過分擔心的態度,以致大家對中國建立信用體制有所誤解。

先進國家早以引入信用評分系統

自1830年英國倫敦第一家信用評分機構開始,信用評分在機構性的市場已經十分成熟。 大家應該對標準普爾、穆迪針對企業的信用評級(Credit Rating)系統不陌生吧。 而針對個人及小企業的信用評分系統(Credit Scoring System)會根據借款方的借款與還債歷史、債務狀況等信息給予不同的分數,用來決定是否核准新貸款或信用額度,信用評分可以由提供信貸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的內部系統產生,也可能通過第三方的系統獲得更全面的評分。美國的FICO公司就是傳統徵信公司的代表。

互聯網年代信用評分之特色

而互聯網年代的信用評分系統除了參考貸款方的歷史資料外,還更進一步運用到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 而參考貸款人之行為來做評分(behavior scoring)是目前被經常應用的辦法。美國的 Zest Finance 自2009年開始就已經開始針對FICO系統的不足之處利用到上萬個數據源,提取十萬以上個變量,利用不同預測分析模型,如欺詐模型、身份驗證模型、預付能力模型、還款能力模型、還款意願模型以及穩定性模型,進行集成以人工智能的多維度學習來產生信用評分。 以上很多的數據源也可能來自互聯網。當中會包括公開數據,有的可能是交換回來,有的是潛在貸款人自願提供的。

慨嘆香港缺乏遠見及視野

建立社會信用體制是進步國家必須有的計畫。 有了一個可靠的信仰評分系統,不但能提升社會的競爭力,個人及企業也因為要提高評分而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是個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及營商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目前大家看中國發展已經不能再簡單的用香港一套去和中國大陸去直接比較。 我們必須加入歐美、甚至日本、南韓和新加坡,否則看事情就好有很大偏差。寫到這裡我不禁問一句,香港的社會信用體制什麼時候才會健全?為何我們的智慧城市藍圖裡會隻字不提?

--

--

Emil Chan 陳家豪

以「還俗IT人」自居。香港金融科技革命「吹哨人」。主要工作除了擔任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顧問外,也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等知名商學院之特約教授及客席講師,積極透過教育推動本地及大灣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 放下幾十年編寫電腦程式的鍵盤後近年重新以此寫作。以「但憑愚公志,復我獅山茂」為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