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媒體經常用「強國」來形容內地政權、企業及人民的生活,再讀到以下有關三星中國市場慘敗的文章令我我有感而發。
營商之道,與政治有密切關係。波音公司要賣飛機,可以叫總統飛到中國講幾句好說話就搞定。三星要賣手機這類個人產品到中國,需要拍攝很多套韓劇、推出大量韓國流行音樂及歌星才可以令韓國品牌深入民心。 薩德導彈事件的處理方式、總統被罷免、Note 7自燃事件固然對其銷售做成嚴重影響,其實華為、Oppo、Vivo、小米手機的進步及中國本地電影、音樂、電視節目甚至是手機遊戲及網絡媒體的發達才是三星的致命傷。 而曾經叱吒風雲的台灣HTC的沒落也間接因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倒退而受到嚴重影響。
愛祖國用國貨
還記得幾十年前香港的國貨公司經常看到以上這句標語。今時今日卻發現經常愛說口號的地方已經從中國內地轉移到香港。 內地用「四個現代化」,「追英趕美」等推動發展的口號已經完成其歷史任務。而香港卻繼續迷失,沒有好好把握機會,利用自己的獨特身份在東西方的角力競賽中發揮重要作用及創造價值。 今時今日我們炒股票、炒虛擬貨幣、炒樓甚至投資初創企業要判斷的並不是其過去業績或過去的升值幅度。要贏就必須靠廣寬視野,看通其目前優勢及未來發展潛力。 「強國」強在哪裡?看看其周邊「小國」的競爭能力過去二十年怎樣不斷被削弱就知道。香港人能發展到今日,是靠一大群敏捷的機會主義者的共同參與。 而機會就在眼見、機會就在身邊。「香港一定得」?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