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根治的電子支付認知障礙候群症

看完微新聞一篇有關全球無現金支付國家排名中國排第六 按這裡看原文, 我看到兩個問題。不吐不快。
1. 文章提及的國際「無現金支付」標準其實已經落後。因為排名以 numbers of cards 為基準而不是按交易金額和交易量、現金和非現金支付的比例、參與消費者比例及接受無現金之商店比例等數目作參考是不合理的。難道信用卡數目多,城市就越先進?按此算法,香港在這方面不是應該比深圳更先進? 其實信用卡及尤其是借記卡的發行量有時候和當地金融系統的開放程度成反比的。 就以香港為例,由於遲遲未能提供實時清算系統,無論個人及企業也要在多家銀行開立戶口以方便和交易方在相同銀行轉帳。 相反,在中國內地由於有第三方支付及快捷方便的跨行轉帳服務,市民根本沒有需要開立多個銀行戶口。
2. 很多香港市民甚至官員經常錯誤把 card payments 一概當成「信用卡」支付。 要知道地球上香港是少有的地方其市民絕大部分用來消費的卡就是信用卡。 香港有此特殊情況原因很簡單,收單銀行是按其「商業決定」去為市民服務的 (你懂我意思吧)。 這裡讓我再三和大家講一次,card payments 的意思是包括信用卡(credit card)、借記卡(debit card)、預付卡 (prepaid card)甚至是儲值卡 (stored value card)的。香港電子支付落後因為以上四種卡也由不同機構提供讀卡機,不但商戶要承受安裝及營運費用,消費者也因為使用辦法不同做成混亂而減少使用意欲。你可知道在其他電子支付的先進國家(包括中國內地),以上各種的卡也可以由統一的讀卡器提供服務嗎? 而香港就要分別由八達通,EPS,VISA/Master/UnionPay 三台POS使用。再加上 TNG,Tap & Go 和一些連鎖商店自己開發的預付/積分卡,收銀台往往有超過五到六個讀卡器! 有誰要負上責任嗎?
總的來講,香港人對電子支付的認識一直停留在2000年的水平。EPS和信用卡的POS機多年未更新、八達通的讀卡機使用了15年後才簡單的更新一次,大家要到去年媒體開始廣泛報導中國內地之移動支付創新才意識到自己落後。 錯誤資訊氾濫加上對新事物認知能力落後做成了很多問題。 但凡聽到電子支付就以為等同移動支付,但凡 card payment 就當成信用卡支付。這兩個問題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但我敢相信由監管機構高層到相關政策局官員,從財經記者到企業管理層也弄不清。 唉!也是哪句「但憑愚公志,復我獅山茂」。 我在這裡唯有再努力挖一大把泥吧!